江浙一带似乎对饼情有独钟,金华酥饼、永康方饼,缙云烧饼、义乌东河肉饼、兰溪鸡子粿……仅婺州饼食就有八、九种之多,它们层出不穷,却又不尽相同。
我承认,我也是爱饼一族,尤其偏爱刚出炉热气腾腾的饼,咬上一口,不仅是满足了味蕾的需求,内心更是会冒上来一股简单的幸福感。
若要论去哪里吃饼,我想大多数金华人的脑海中,第一反应就是去饼街!去年开始营业的金华特色饼一条街是金华吃货们心底的一块圣地。熙熙攘攘的古朴街道上蕴藏着无数人间美食,简简单单的木制小铺弥漫着肆意飘散的香味。
饼街的每一间饼铺卖的都是金华各县市最具特色的饼,而其中一间铺子却格外惹眼,那便是义乌东河肉饼铺。与其他饼铺不同的是,打理这家铺子的是三名90后。
也许有人问:现在的年轻人能做得好饼吗?
最初,我见到他们仨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疑惑。但从他们娴熟的做饼手法来看,我是多虑的。
何彬洋是义乌东河肉饼铺的主理人,另外两位合伙人一位是他的老婆,另一位是他的徒弟。高高帅帅的何彬洋每天早上出现在古子城的饼街里,风雨无阻。他采购完当天所需的食材收拾好饼铺后,便开始娴熟的制馅、醒面、打馅、做饼……做一个义乌东河肉饼也就一两分钟时间。但这背后流淌着多少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知晓。
很多人可能没想到,这个93年出生的男孩是一名大学毕业生,更没想到的是他大学所学的专业其实与餐饮毫无关联,而是健美!大学毕业后,他在杭州健身房内工作,也许是90后的骨子里都透着一股敢闯、不服输的脾气。他在杭州经历了三年谋生的酸甜苦辣,何彬洋想到了创业,可是他除了健身知识以外一无所知,想到母亲张爱珍在义乌卖东河肉饼,收入不错。年轻的他也萌生了转行卖饼的想法。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母亲的同意,他便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义乌,决定自主创业。
最初的时候,他在妈妈的店里一边帮忙一边学习如何制作好一张东河肉饼。在东河,每家每户都做会做东河肉饼,但想要做的又薄又好吃,却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。义乌东河肉饼以薄为名,薄到能透光为最佳,除此之外,料要均匀,这样饕客在吃的时候才能保证每一口都是最佳的口感。
有人说: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,那就是艺术。而做好东河肉饼这门艺术,何彬洋的母亲张爱珍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。如今她被评为东河肉饼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。在做饼这条路上,何彬洋把母亲当做榜样,他自知还尚未出师,于是比别人更加努力,没日没夜的都在店里做饼。对于这一切,他身边的朋友却难以理解,他们眼里的何彬洋仿佛变了个人一般。

努力的人都会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,何彬洋的女朋友阮姣正是看到了他的努力,便不顾一切辞去了工作来到何彬洋身边。但想要嫁给何彬洋却不是一件易事,在何家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,学不好做东河肉饼这门手艺,就无法入门。阮姣刚学的时候,自然是无法适应,但为了能和何彬洋一起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,再辛苦再劳累,她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。
经过了几年的历练,何彬洋和阮姣做饼的手艺可谓日渐增长,张爱珍东河肉饼王也基本上由他们二人在运营了。在去年4月份,金华城投集团向他们发出了入驻饼街的邀请。出于政策的优惠加之何彬洋想在餐饮这条创业路上闯出一片天,他带着阮姣来到了金华。
“还记得饼街刚开业的时候,人实在是太多了,到我们这买饼的人都排到了马路上。”
刚来饼街的时候,何彬洋只是报着想试一试,不行了就再回义乌去的想法!然而饼街开业时,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来到这里排队只是为了吃他做的饼,着实令他吓了一跳!他觉得自己做对了一件事。
如今,他们已经在金华干了一年了,他说他已经彻底爱上了金华这座城市。金华每个人都很懂生活,而懂的生活的人一定也懂得吃,他的东河肉饼才会如此受欢迎。现在啊,他已经在金华买了房,打算以后就在金华生活了。
“未来,要在金华开更多的分店!”
现在部分年轻人好高骛远,真正愿意脚踏实地、坚持不懈干实事的人却越来越少。人需要梦想,而通往梦想的阶梯需要踏实与勤勉来修建。努力的人身上会发着独特的光,而他们一定会被人看到!
谨以此文,向所有正在努力的年轻人致敬!
【大凡哥看金华】往期回顾